物流公司業務延伸至供應鏈金融
SHPGX導讀:國內大宗商品存貨融資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如何推動行業信用體系從主體信用轉變為動產價值?貨主、倉儲和銀行等各參與方都應注意什么?2月2日,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國內供應鏈金融權威專家、商務部市場調控專家庫專家宋華教授在做客某檔財經類直播節目時,進行了主題為“破局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的專場直播交流。
內容整理自宋華教授直播答疑實錄
物流作為連接供應鏈上下游的重要交付環節,其服務價值已經從單純的物流服務逐漸衍生到電子商務、金融等衍生服務。
近些年來,供應鏈金融是一些大型物流公司業務拓展的重要領域,比如怡亞通、順豐、申通、德邦、華宇等公司,都開始通過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結合,從而進入供應鏈金融。
怡亞通在去年對外發布了最新的“供應鏈3+5生態戰略”, 利用其后臺的IT系統、物流網以及其全球商品采購能力,構建一個新的流通生態圈。
順豐也在去年推出了順豐倉儲融資、保理融資等服務,增強其行業競爭力。
怡亞通供應鏈金融為例:
研究發現,怡亞通以一站式供應鏈管理服務為產業基礎,開展存貨融資業務及相關的外匯衍生交易等業務,將物流主業與金融業務有機融合,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1)產業基礎:一站式供應鏈管理服務
相比本土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服務商,怡亞通最大的特征在于其一站式供應鏈管理服務。傳統的供應鏈服務商,大多只是在供應鏈單個或多個環節上提供專業服務,如物流服務商、增值經銷商和采購服務商等。
物流服務商主要提供物流運輸服務,增值經銷商主要提供代理銷售,采購服務商主要提供代理采購等。
怡亞通通過整合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形成囊括物流、采購、分銷于一體的一站式供應鏈管理服務,在提供物流配送服務的同時還提供采購、收款及相關結算服務;與傳統的增值經銷商和采購商相比,怡亞通一般不保有大量存貨,避免了存貨風險,降低了存貨成本,同時傳統的增值經銷商和采購商只在有限范圍內為企業提供結算支持服務,采購商一般也不參與客戶的營銷支持活動。
(2)產融模式:開展存貨融資及外匯衍生交易
如果僅僅是一站式供應鏈管理服務模式,那怡亞通與傳統供應鏈服務商的區別只是服務鏈的延伸,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而研究發現,在一站式供應鏈管理服務的產業基礎上開展金融業務的模式,才是公司的核心價值所在。怡亞通的產融運作模式,使其儼然像一家小型銀行,將銀行借貸資金通過供應鏈管理服務方式投放給客戶,并從中賺取“息差”,同時,針對外匯結算業務開展金融衍生交易對沖外匯風險。
(3)不斷提高應收款周轉次數以獲取更高的息差收益
金融業務的開展,依托的載體是一站式供應鏈管理服務中的兩項核心業務,即分銷和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