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一直關注數字技術對供應鏈發展的影響,提出了“數字供應鏈金融模式”、“建立可信數據池和可信資產池”等一系列建言。您認為供應鏈的數字化有哪些特點?這種技術發展的趨勢,會對傳統的供應鏈金融中的風控痛點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SHPGX導讀:國內大宗商品存貨融資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如何推動行業信用體系從主體信用轉變為動產價值?貨主、倉儲和銀行等各參與方都應注意什么?2月2日,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國內供應鏈金融權威專家、商務部市場調控專家庫專家宋華教授在做客某檔財經類直播節目時,進行了主題為“破局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的專場直播交流。
內容整理自宋華教授直播答疑實錄
【宋華】供應鏈數字化指的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讓供應鏈運營的效率更高,或者能夠創造新的機會,事實上供應鏈的數字化有幾個特點:
一是工具性。即借助于一定的技術賦能到原來低效率、高成本的地方,力求改變;二是相互關聯。即管理中所有的參與主體、資產、信息化系統、業務等一定是高度連接;三是智能化。即借助于ICT能夠實現大規模的優化決策,改善管理績效;四是自動化。即業務流程能夠通過信息化設備來驅動,進而替代其他低效率的資源,特別是低效率的人工介入;五是智慧化。即能夠推動整個不同參與者之間的協同合作,包括聯合決策、公共系統投資、共享信息等;六是通過提供整合化的解決方案創造新價值,或者以全新的方式滿足現有價值訴求。
供應鏈金融數字化強調的是通過數字化的手段確立數字信任,數字信任的核心有四點,即實時性,即供應鏈運營和金融活動中的信息能夠零延遲為關聯方獲取;透明性,即供應鏈運營和金融活動的過程能夠可視、可見;關聯性,即供應鏈運營和金融各環節、各主體相互之間能夠相互印證、相互校核;全周期性,即供應鏈運營和金融活動能夠全生命周期管理。顯然,這四大特性對于控制供應鏈金融風險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