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單快返”并不新鮮,但SHEIN是如何讓它運作起來?
自許仰天于2012年正式成立SHEIN后,這家公司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十分低調,在中國鮮少有人聽聞或討論。當它在2020年前后突然闖入大眾視野時,早已經是一家估值高達150億美元的大型公司,投資者中不乏紅杉和IDG這樣的明星創投。
“小單快返”的柔性供應鏈是SHEIN成功的秘訣。
傳統服裝行業由設計師或設計團隊主導,提前三個至六個月設計并生產將要在下個季度銷售的產品。消費者心態決定了購物具有淡旺季,潮流趨勢變化影響服裝銷售熱度。這類模式下常常只有兩種結局,創造潮流或者跟隨潮流大賣;落后潮流并反響乏力,大量產品堆積庫房。
以Zara和H&M為代表的快時尚品牌將“小單快返”的概念在大眾市場規模運用。設計團隊隨時監控潮流趨勢并基于此進行設計。依托健全生產線將生產小批量產品試水,在2周時間內將其送往門店,并根據市場表現決定是否加單。其實早在十多年前一眾淘寶店背后就已經是無數能做小單快反的工廠在背后運行。
小單快反并不新鮮,但SHEIN是如何讓它運作起來,將產品的時尚、質量以及價格三者統一起來,讓用戶在它這感受到比其他品牌更多的驚喜?
首先是一套時尚分析系統,從各個社交媒體的海量信息以及消費者對歷史產品的反饋中抓取時尚趨勢,隨后迅速將信息傳送到設計團隊,整合內容包括當前流行的廓形、顏色、圖案、元素以及價格變化。利用實際市場需求來預測銷售,SHEIN每個SKU通常以100件至200件的起始量生產,早期可能小到只有幾十件。
衣服從設計開發進入下單后的各環節,SHEIN都讓它們在線上運行——線上監控趨勢、企劃開發、下單、生產制造、入庫……,而線上系統內的管理顆粒度拆解得十分精細。
即使是快時尚品牌也會受到庫存高企問題的困擾。此前H&M集團在2018年財報中指出,其庫存總額一度達到40億美元,占據總銷售額的31.9%。而許多傳統服飾品牌經營困難,也往往是由于庫存高企導致業績承壓所致。
在變幻莫測的市場需求與傳統遵循?定計劃與生產周期進行生產的供應鏈之間 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盾,庫存問題就成了整個時尚產業最?的挑戰與最關注的議題。但得益于按需的柔性供應鏈模式,SHEIN品牌的庫存率降低至低個位數。
效率提升帶來了成本下降,這是SHEIN銷售的服飾能夠實現極致性價比的原因所在。
SHEIN供應商工廠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