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換糖”起家,農婦堵書記要擺攤,揭開義烏這座流量之城的序幕。
無中生有
2019年10月25日,一名耄耋老人長跪在柩前,止不住地喚著“老哥”。這一聲老哥,喊的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謝高華。呼喚他的人,是37年前把他攔在縣政府門口的農婦馮愛倩。
那是1982年5月,謝高華從衢州調來義烏,剛到任一個月。那天,他去弄堂理了發正要回辦公室。沒想到,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在面前燒著了。
馮愛倩用土話接連質問:“我們吃不飽飯,做點小生意養家糊口。不擺攤,我們吃什么?你作為父母官應該多支持我們。”
然而當時,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體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剛開始推行。“雞毛換糖”式的擺攤走商交易被視為“投機倒把,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有專門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負責驅趕、處罰,小攤小販都得偷偷摸摸地干。
沒完沒了地驅趕,讓擺攤的人、打擊的人都不好過。謝高華也清楚,每天向他反映問題的材料一大堆,這邊要打擊投機倒把,那邊要擺攤生存。
既然小攤小販趕不盡,說明有交易需求,何不把交易雙方都留下來?
調研走訪了一個月后,謝高華召開縣委會議,宣布允許開放城鄉市場。1982年9月,義烏第一代小商品市場—湖清門小百貨市場開門迎客,馮愛倩們在這就能等客上門。那天,市場人潮涌動,能容納5000人的交易攤位個個爆滿。
如果說“雞毛換糖”是義烏的流量基礎,那么湖清門小百貨市場就是義烏流量的變現平臺。
誰也不曾料想到,這個“無中生有”的馬路市場,竟成為義烏這座流量大城的起點,小商品市場從此發軔。
1992年3月,國家工商總局宣布義烏小商品市場以成交額10.25億元的業績,位居全國十大市場榜首。同年9月,義烏小商品市場更名為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這座城還在不斷更新發展,小商品市場越開越多。2002年10月,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投入營運,已是義烏第五代小商品市場。
平臺越來越多,流量涌入,義烏名氣漸長,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權威機構確定為世界第一大市場。每年到義烏采購的外商多達50多萬人次,640余萬平方米的市場經營面積提供7萬余個商位,向210多個國家和地區供應26個大類210萬個單品。
《福布斯》公布的2013年中國最富有10個縣級市里,義烏以人均可支配收入40078元排在首位,并遙遙領先第二位。
2014年11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義烏國際商貿城參觀時,曾發出感嘆,商鋪面積不大,拓展的是全球市場;地理位置并不得天獨厚,物流卻通往世界幾乎每個角落。“足以與當年清明上河圖媲美,堪稱當代‘義烏上河圖’。”
“老領導眼光獨到。”33歲義烏人翁翔從小聽父輩講義烏人經商故事。他們依舊喊著謝高華為“老領導”,盡管他只任職兩年零八個月就被調離。但義烏的流量發展史上,謝高華始終是被義烏人記住的名字,“大家都舍不得他的離去”。
================================
【新聞】
中國e直播帶貨供應鏈金融13306003307(V同),
一件代發共享云倉:主播減去了自己先采購囤貨的問題,可以無壓力的開播賣貨。主播只要選定生廠商的抖音小店產品鏈接或快手小店產品鏈接,在自己直播間上了鏈接就可以賣,賣完由廠家小店訂單結算,廠家網店直接收款;直播帶貨主播直接分傭金;MCN機構直接分管理費。
中國E直播帶貨供應鏈機構協調廠家按規則48小時內一件代發!